
- 蒙泰丙纶细旦丝的...2023/11/27
- 推进纺织行业可持...2023/11/27
- 蒙泰丙纶细旦丝的...2023/11/20
- 新技术助力纺织行...2023/11/20
- 丙纶细旦丝的优势...2023/11/13

2023世界粤商大会将于9月21-23日在广州举办。粤商大会是展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、推介广东营商环境、促进海内外粤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。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,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。
8月31日起,广东省工商联微信公众号推出“粤商故事”“粤商担当”“粤商风采”系列报道为2023世界粤商大会预热,展现新时代粤商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。
本期人物
郭清海
省总商会副会长
乐动在线平台(中国)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
在广东揭阳市揭东区城西片工业区,近百条丙纶自动化生产线在高效运转着,经过生产、检测、包装入库等流程,每年超3万吨各种规格丙纶长丝从这里出发,销往国内各省份以及亚洲、欧美、中东、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广东化纤企业代表—乐动在线平台(中国)责任有限公司(下称“蒙泰”)见证了这里的快速发展。
丙纶是聚丙烯纤维的商品名,具有质量轻、强度高、耐酸碱、保暖性好、可降解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民用、工业、军工等领域,从箱包织带、水管布套、门窗毛条、家居装饰到工业滤布、工程土工布、工业绳缆、锂电池隔膜等均有其身影。
郭清海始终看好丙纶行业的发展前景。从1992年大学毕业,郭清海便扎根在丙纶行业,在此过程中,蒙泰坚持科技创新,并将其融入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质量等各个环节,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丙纶是化纤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未来,差别化丙纶新材料整体技术会继续进步,而且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宽,同时,绿色低碳将成为丙纶行业重要发展方向,丙纶绿色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”郭清海表示,蒙泰将从产业链创新、高端化发展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、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加快公司的转型升级,积极走出去,打造丙纶行业民族品牌,助力国家世界化纤强国建设。
专注“一根丝”
企业不断做宽品类做深技术
白色、黄色、蓝色、红色……走进蒙泰,展柜上整齐摆放着一卷卷颜色各异的丙纶长丝。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丝线,内里却大有乾坤。
“我们的主打产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:高强低收缩丙纶工业丝以及细旦和超细旦丙纶丝。”郭清海介绍。
高强低收缩丙纶工业丝,顾名思义,即同时符合高强度和低收缩两大性能,单凭人力不能拉断,主要应用于工业过滤布、土工布、缆绳吊带、名牌箱包等;细旦和超细旦丙纶丝则以“细”为特点,一束成丝里面单丝多达72—96根,每根小丝均为空心,可应用于食品、药品的过滤和服装等领域。
“近三年我们累计投入4500万元用于研发,在高强工业丝和超细旦丝方面不断突破,从两个方向把品类做宽、把技术做深,做到极致。”郭清海说,“比如,利用丙纶质轻、抗酸耐碱的特点,我们成功研发出将超细旦丙纶丝用于锂电池隔膜的技术。”
郭清海拿起一张半透明的膜纸,很难想象,眼前这张薄如蝉翼、轻飘飘似乎不带一点重量的薄膜,却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核心部件之一。
“在锂电池内部,带电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流动穿梭,因此形成电流。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,既要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,又要确保离子可以顺畅通行。”郭清海说,“锂电池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电极,防止短路和安全故障。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安全、循环寿命和功率等。”
公开数据显示,由于现有国产隔膜仍存在较大技术软肋,目前我国隔膜市场大部分仍被国外品牌所占据,高端产品更是只能依赖进口。
而将超细纤维用于电池隔膜,蒙泰实现了关键技术首创——采用纳米级丙纶喷丝堆积成膜,这样做出来的隔膜厚度仅有头发丝的1/500,强度高,孔隙多且均匀,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。
目前,蒙泰已经掌握并持有数种隔膜专利技术,正在积极试产中,一旦量产将为推进锂电池隔膜国产替代进程注入全新动力。
不止隔膜专利,这些年,蒙泰科技研发项目转化为新技术、工艺、产品超过40项,牵头起草3项行业标准,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7项,国际PCT发明专利4项,成为揭阳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。
城企共成长
新区育出“小巨人”
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国内的丙纶行业刚刚起步。郭清海从中国纺织大学(现东华大学)化学纤维专业毕业,入职中山的化工企业,从事研发生产工作。
1992年,揭阳建市,揭东置县。1993年,郭清海决心回乡创业。带着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资源,他迅速组建技术团队,回到揭东,成立了蒙泰的前身“粤海化纤”。
“那时,国内甚至连生产丙纶的专用设备都没有。”郭清海回忆道。
一切只能靠自己。设备自己设计、色母自己开发,甚至连油剂都自己调配。郭清海带着技术团队,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,终于让粤海化纤的丙纶生产线转了起来。
二十年弹指一挥间。2012年,揭东撤县改区。次年,粤海化纤更名为蒙泰。2015年,蒙泰通过对传统生产设备全面升级改造,将丙纶生产工艺从“两步法”并为“一步法”,率先完成了技术迭代,大幅节约了人力成本、提升了产能,从此奠定了蒙泰在丙纶行业的领先地位。如今,蒙泰丙纶年产量已经超过3万吨,近三年产值超12亿元。
2020年,蒙泰作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之一在深交所上市,成为我国丙纶长丝“第一股”。2021年,蒙泰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单。
区政府积极帮助申请各类扶持资金,让蒙泰得以加大研发投入,增强了市场竞争力。这些年,蒙泰享受技术改造、贷款贴息、创新发展、上市融资奖补等多项政策扶持资金累计达3452万元。
更重要的扶持还在于人才。近年来,通过人才引进计划,揭东区先后为蒙泰牵线搭桥,引进了3名专家。
布局新赛道
构建互补联动产业链
蒙泰是丙纶行业的细分龙头,在揭东乃至揭阳制造业版图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,并且已深度嵌入揭东区、揭阳市产业链条。
蒙泰所处的经开区位于揭东区东部,与中德金属生态城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一起,成为揭东制造业三大阵地。
往南看,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锚定万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。去年以来,位于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、吉林石化(揭阳)60万吨/年ABS项目相继投产,揭阳绿色石化和海上风电两大万亿产值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。
作为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,蒙泰位于化工产业链的中游,上游承接石化产业,下游则覆盖纺织、建材、汽车等多种制造业。而生产丙纶长丝的原材料是聚丙烯,主要来自石油炼化厂。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、吉林石化ABS项目的投产,将为蒙泰提供性价比高的聚丙烯原料,实现本地化配套。
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风口,蒙泰正在加速融入揭东及揭阳的产业布局。
在揭东区,蒙泰上市首次募集到的7.3亿元将全部用于投资揭东区,近三年已累计投资近5亿元,主要用于主营业务扩产及研发中心项目。目前,蒙泰已在揭东经开区建设新厂区,占地80亩。新厂区已经装机,今年就能陆续投产。
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,蒙泰于去年推出纳塔碳纤维项目,计划总投资47.94亿元,年产1万吨碳纤维及6万吨差别化腈纶。
碳纤维相当于升级版的丙纶,它的质量更轻、强度更高,能起到很好的减重作用,是理想的轻量化材料。在新能源产业中,风电叶片、光伏载板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都离不开碳纤维。纳塔碳纤维项目投产后,将一举填补华南地区碳纤维生产的空白,对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增强竞争力
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于尝试
蒙泰自从1993年创始,至今已走过30年的春秋,在聚丙烯纤维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行业工艺技术沉淀。郭清海认为,一步步走到今天,蒙泰和中国整个丙纶行业的发展史是息息相关,也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发展壮大的。
在郭清海看来,企业发展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于尝试。“蒙泰能慢慢发展壮大是从严控产品质量、满足客户需求开始,一点点的优化内部生产流程,改善生产工艺,建立、执行好内控制度,一点点提高市场占有率,才有了如今的规模。”郭清海表示,蒙泰在此过程中还不断尝试挖掘产品应用场景,针对市场开发出更多差异化产品,以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,提高客户黏性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,企业应顺应潮流,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,提效降本,增强自身竞争力。
来源:南方日报、21世纪经济报道
编审:南方网杨佳泓、林丽丽等
核发:宣调部高超